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 PFMEA (含簡介)

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(FMEA)
有人會說,不出問題,我怎麼知道存在什麼問題呢?

老是出現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?

有沒有一種系統的工具可以説明我們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予以關注呢?


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(FMEA: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) 在企業管理、客戶服務、產品開發過程中,是“亡羊補牢”,等出現問題再想辦法補救呢,還是“防患於未然”,先預測風險並實施控制的方法呢?答案是顯而易見的。

本課程將詳細講解過程FMEA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這一系統化的預見失效、避免失效的重複出現、降低風險的方法,這一方法最先運用於阿波羅登月計畫中,現在被廣泛運用於汽車工業中。這一結構化的方法通過對失效(缺陷)的嚴重性、發生頻率和檢出性的評分,對風險進行優先排序,並在此基礎上對高風險進行控制。是一種有效的預警和降低風險的分析工具。

本課程中您還將現場對照您身邊發生的實例,進行FMEA的練習,讓您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學以致用!同時,本課程還將同你分享企業實施中指南、經驗和成功案例,使您在您的企業中推廣時事半功倍!
參加人員:
質保部經理及工程技術人員,設計工程師、製造工程師和其他直接負責過程標準化和改進的人員,那些直接負責引進新產品或新製造過程的人員。

課程目標:
一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學習FMEA的基本概論與關鍵術語;
二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理解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(FMEA)概念、步驟和方法;
三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通過界限圖,正確界定FMEA的範圍;
四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通過過程流程圖,建立產品特性和過程參數的對應關係;
五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具備運用FMEA、程序控制計畫等工具,提高產品和過程的可靠性;
六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理解FMEA與其他任務和工具之間的關係;
七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掌握FMEA和其它檔之間的相互關聯;
八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提高學員在製造及品質改善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;

課程特色:
用一典型的完整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,學習過程流程圖、特性矩陣圖、過程變差識別和過程參數控制,幫助學員學會真正將FMEA作為工程師必需掌握的設計工具。以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,讓學員在實踐中輕鬆掌握,在互動的分享交流中增加收穫。

課程安排:

時 間

議 題

內     容

08:30-09:30

FMEA概述

FMEA的發展過程

實施FMEA的好處

FMEA的目的

FMEA的種類: 系統FMEA, 設計FMEA, 過程FMEA

FMEA與產品生命週期的關係

實施FMEA的前期準備

FMEA怎樣預知與預防失效

預先處理與被動反應的品質管制理念

FMEA案例

課堂活動: 過程的失效模式

9:30-10:50

流程圖

建立跨功能團隊

l 舉例 • 跨功能團隊

l 典型的會議安排

l 流程圖的好處

繪製流程圖的步驟

l 陳述開始與結束點(專案邊界)

l 列出過程主要步驟

l 定義每個步驟的輸出

l 定義每個步驟的輸入

練習: 繪製ATM的流程圖

10:50-11:00

課  間  休  息

11:00-12:00

PFMEA

實施步驟

PFMEA表格理解

l PFMEA 的表頭(A-H 區域)

l PFMEA 表的內容(a~n 區域)

實施PFMEA12個步驟

1. 列出過程步驟與功能

2. 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

3. 列出可能的效應

4. 根據嚴重程度打分

ATM 練習: FMEA失效模式,後果與嚴重度評定

5. 列出可能的原因

l 5個為什麼

l 魚骨圖

6. 根據發生情況打分

ATM 練習: 潛在原因與發生頻率評定

7. 列出當前的控制

8. 根據發現情況打分

ATM 練習: 當前控制與探測評定

相關公開班課程循環展開中

詳細資訊請洽美優管顧客服專線 (02)2603-9225 #16

service@musigmagroup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