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預測方法與程序 (Business Forecasting Method & Process Training)

商業預測方法與程序 課程 (Business Forecasting Method & Process Training)

 

1天課程:  預測方法與程序課程 (Forecasting Method & Process Training)

* 當變化存在時,預測可以改善未來。
* 品質來自減少變異,獲利來自控制變異,掌握變異來自預測精準。
* 精益企業,是由豐田方式所創造的,詹姆斯·沃馬克 提到豐田領先獲利的能力,是透過減少浪費,減少浪費是因為降的變異。
* 如果公司、客戶和供應商遵循使用豐田系統的許多精益生產的做法,預測就變得不那麼必要了。
* 拉系統取代了對預測需求的依賴。 拉系統可描述我們多數人在家裡的補貨狀況,我們要使用時才會購買。 推系統是基於預測 - 不是消費。
* 拉動補給不再需要MRP(製造需求計劃)補充,因此預測驅動MRP不需再補充了。
* 需求平滑實踐經常簡化了解終端客戶的期望和時間 - 也消除了對預測的需求
* 快速設置後可能進行頻繁補貨,否定了對預測的需要

 

課程目的:上完本課程,學員將能夠獲得下列知識與能力:
1) 瞭解建立預測模型的方法,並實際應用。
2) 使用預測模型或是歷史資料預測未來的數值。
3) 使用手算法或電腦軟體實際運用這些預測方法。
4) 比較幾種預測方法,區別在不同情況下何種方法較為合適。
5) 描述和應用方法來預測感興趣的數量(變數)與其他數量(變數)之間的關聯。
6) 描述幾種使用專家判斷的預測方法
7) 架構市場分析與研究能力
8) 學習與內化市場預測手法

課程效益
* 培養市場分析人才,俾能掌握市場狀況,釐清競爭態勢。
* 活用市場資訊,正確回應需求。
* 擬定市場行銷計畫,架構發展策略。

參加人員:
企業負責市場預測者、企業之業務、經營主管、設計工程師,系統設計師,製造工程師,產品/專案經理,成本經理,硬體設計經理,行銷企劃人員、負責新產品規劃的相關管理人員等。
培訓教材:
每位參加人員將獲得一套培訓手冊(英文版)及蒙特卡羅模擬軟件試用版。

 


課程內容
1. 預測概論
* 預測與模型
* 預測的需求
* 預測過程

2. 預測變異的要素

3. 簡單的模型
* 確定性建模

4. 使用回歸建模
* 線性回歸
* 簡化模型
* 多線性回歸
* 非線性解釋

5. 時間系列分析
? 趨勢分析
? 時間序列分解


6. 使用SPC作預測
* SPC基礎
* SPC預測

7. 蒙特卡羅預測
* 為什麼蒙特卡羅預測?
* 要求
* 蒙特卡羅預測與解釋概述

8. 預測的黃金提示
* 聚合數據
* 市場需求分析
* 精益和預測


商業預測成功案例:

對命運的先知,造就了今天的IBM
已經106歲高齡的IBM歷史上經歷了數次轉型。其中,2002年彭明盛上任CEO時將PC業務給**聯想,讓IBM成為高端企業諮詢解決方案專家,是因為其管理團隊預測出兩個趨勢——PC業務領域很難再出現大規模的創新機會;諮詢業務會蓬勃發展。彭明盛在位的2002~2011年,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125%。
2012年女掌門人羅睿蘭接手IBM後又要做“神算子”。她認為,IX86伺服器業務會繼續走下坡路,而雲計算和認知科學等新興技術正在崛起,於是**了X86伺服器業務,進一步將IBM轉型為認知解決方案和雲平臺公司。2016年,IBM的雲業務實現了137億美元營收,同比增長了35%。
如果你認為IBM的這兩次轉型,僅僅是因為兩任CEO個人的?“高瞻遠矚”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它嚴謹成熟的商業預測機制,迄今已經有35年的歷史了。
1982?年,IBM專案全球技術展望?(Global Technology Outlook,GTO)誕生,由六名預測專家主導,他們是各個領域中的業內權威。
每一年,專家組會在六個月的時間內,分析由全球3000多名IBM研究員提供的各種最新提案和情報——列舉未來3~10年內可能成為趨勢的技術方向。專家組會用20條嚴格的標準,從中選出200多個提案。接下來在第二類篩選中,專家組聯合IBM?內部的製造、銷售、流通、戰略等部門的資深員工,邀請企業外部專家、已經退休的員工共同協商,確定6個最終候選提案,並在年末的最終評審大會上,提交給公司的CEO和其他高層審閱。領導層會以專家組的報告為基礎,召開一整天的會議,決定下一年度60億美元投資的去向。
正是有了這種周密的商業預測機制,IBM才能一直警惕不確定性,經歷多次轉型而屹立不倒。如今,微軟、英特爾、高通、穀歌等很多高科技企業也都設立了專門的商業預測項目。

零售業沃爾瑪的預測方法
預測除了能幫助企業制定未來的戰略,還能貢獻當下的盈利。2004年8月之前,美國佛羅里達州遭遇了?“阿來科希斯”和“查理”兩次颶風的侵襲,沃爾瑪分析了這段時間的消費資料——從颶風登陸前的三周開始,可?式手電筒的銷量就有大幅增長,而在颶風登陸期間,銷售量最大的商品是啤酒,草莓餡餅的銷量也比平時高出7倍。
到了8月末,第三次颶風“法蘭西斯”在**海地區登陸,沃爾瑪決定改變佛羅里達地區的商品庫存,大幅提升該地區上述三種商品的庫存量。該颶風登陸期間沃爾瑪門店銷量激增,獲得大幅盈利。

英特爾的轉型預測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記憶體幾乎是英特爾的代名詞。但20世紀80年代,日本企業以更好的品質、更低的價格擠壓了英特爾的發展空間,英特爾即便投入鉅資也無法挽回頹勢。
根據英特爾時任總裁安迪·格魯夫的回憶,1985年的一天,時任董事長戈登·摩爾和他一同探討困境,安迪向其問了其一個經典的“what ……if……”問題:“如果我們下臺了,另選一名新董事長,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?”戈登答道:“他會放棄記憶體的生意。”安迪豁然開朗:“與其這樣,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?”。於是,安迪帶領英特爾在處理器領域成為一代霸主,讓其業績走出低谷。
管理者一旦陷入自己的思維慣式中,就很難發現新的可能性,而“what?……if……”能讓管理者的大腦快速啟動未來模式。

玩具恐龍蒂諾(Dino)新產品開法的預測
趨勢不是一夜之間“長”好的,商業預測需要從微小的苗頭看到大勢的跡象和信號,其中包括新政策、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做法等。
最近,玩具恐龍蒂諾(Dino)正在美國風靡,它可以直接和兒童進行對話,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,實現人機溝通。Dino的開發大致基於以下幾個信號的收集——Society, Tech, Environments, Policy,
社會:近年來,美國失業率不斷下降,美國家長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時間越來越有限,家庭消費群體對“陪伴兒童”類的商品有很大需求。
技術: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已經成熟並達到商用標準。
經濟:不到100美元的價格,在一般家庭的承受範圍之類。
環境:產品本身可以根據孩子年齡增長升級內容,不會在短期內被丟棄,因此比其它玩具更加環保。
政策:美國沒有政策限制此類玩具的銷售。
管理者在接觸到新資訊後要立即記錄下來,每週再對每一類別的信號進行統計,以養成對商業趨勢的敏銳嗅覺。